【撰文●Judy】
美國2016總統大選第二場的總統辯論在美東時間10/10晚間登場,辯論會全程以市政廳選民大會的方式進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分別接受現場觀眾提問和兩位主持人追問。
因著科技的進步,政治家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文宣或筆戰選舉方式,隨著20世紀電視的興起,讓民眾得以藉由直播來”圍觀”總統候選人捉對廝殺的場面。到了21世紀,社群媒體的興起,除了圍觀之外,網民更可以直接訴諸於公眾討論,檢核候選人的論述是否正確。
最早的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始於1960年,由美國CBS電視台直播民主黨候選人約翰甘迺迪與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尼克森的對決。當年的選情原本異常膠著,同樣是政治老手與菜鳥的對決。但是在第一次電視辯論之後,當民眾看到辯才無礙、活力朝氣的甘迺迪相對於答非所問、緊張失措的尼克森,最後甘迺迪毫無懸念的贏得大選。
為何電視辯論會改變了某些選民的投票意向呢?JSTOR發現,Druckman教授在2003年對於1960年的選舉作了以下研究 The Power of Television Images: The First Kennedy-Nixon Debate Revisited,研究中發現視覺上的刺激讓選民得以對候選人加深印象,並且加強選民對候選人及其政策的記憶。因此若候選人在辯論會上表現不佳,會讓選民對於其施政能力等也開始展開懷疑,進而對投票意向產生搖擺。
而透過電視辯論獲得最大好處的大概就是雷根總統了,原本被質疑年紀過大將不利於政務施行的的他,在電視辯論中侃侃而談並正面面對這些質疑,反而讓他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比數最懸殊的勝利。
不過,隨著大選辯論的逐漸常態化,其影響力及重要性也逐年下降,一項研究也發現在1988年之後的電視辯論對於選民的投票意向影響平均不到1%。專家也建議,電視辯論或許對政治開始產生興趣的民眾是有所幫助的,但也可能同時讓選民因為候選人的人格魅力而忽視了該關注的選舉議題。
參考文獻:
1. BBC中文網. (2016). 美國大選觀察:政治中的辯論 辯論中的政治. Retrieved Oct 10., 2016, from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10/161009_backgrounder_us_presidential_debate
2. Druckman, J. N. (2003). The power of television images: The first kennedy-nixon debate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65(2), 559-571.
3. How televising presidential debates changed everything | JSTOR daily Retrieved 10/10/2016, 2016, from http://daily.jstor.org/how-televising-presidential-debates-changed-everything/
4. 中時電子報. (2016). 美首場辯論 社群媒體贏最大. Retrieved Oct. 3, 2016, from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927002666-260408
5. 天下雜誌. (2016). 美國第2場總統辯論 誰是贏家?. Retrieved Oct. 10, 2016, from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742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