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抽象思考、以深度閱讀,追求出奇制勝!—專訪賴鼎銘教授

【採訪撰稿●林孟玲,整理  ●李宜儒】




















圖書館學領域中談哲學、談思考與默會知識的學者,擁抱與圖書館學實務者不一樣的思維與沉思特色──賴鼎銘教授,其實更像是一個俠客!

網路部落格上為人所熟知的「教授爸爸」,於世新大學六年校長期間,更是一位積極辦學和參與社會的管理者。今年八月卸下校長職務休息一年,中場休息一個月,八月底的午後與賴教授一起回首來時路,做了以下的訪談,看見哲學思考和深度閱讀如何締造成就非凡的圖書館專業人員。

小龍飛起,世新躍進

管理一個圖書館和大學不同,圖書館的經費固定由母體機構編列,不僅人員相對較少,競爭性較低,在大學管理層級中亦要面對教育部、與其他高教機構相互競爭、爭取機會及預算,極具挑戰性!

身為校長,時常需要構思及整體規劃,私立學校對於生死存亡的危機感更是明顯,考驗領導者的經營策略。而機構未來發展方向、創造機構特色,物色夢幻團隊以實現理念,對賴教授是很大的挑戰。

追求教學卓越是教育部近年來的重點方向,賴校長的規劃焦點即是讓傳播特色及學生拔尖發揮得淋漓盡致;賴教授引領的卓越計畫,特別重視學生才能之培養,例如「小龍計畫」即鼓勵菁英學生拓展潛能,培養藝文創意及產業專才種子,提升未來在專業領域的競爭力。

世新大學在傳播業界、表演界、文藝界有非常多突出和具有影響力的校友,像是李國修、李烈等人,皆因求學階段參加社團激發出不同的成就。賴教授覺得世新特色可於專業上發揮,透過與業師的合作,每個系可以打造自己的主播龍、廣電龍、動畫龍等小龍計畫(註1)。

同時,打造平台讓學生和學校之間有很多的活動,現在的世新校園可說是越夜越美麗,例如修習「傳播技能」的同學為了期末的展演,留校做功課以求表現;世新啦啦隊競賽,讓學生不睡覺、不上課,也要排練以爭個你死我活;世新的學生臥虎藏龍,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潛能,賴教授更為他們推出才藝大賞,讓學生透過競爭性機制追求傑出的表現。比起學術研究成果,世新校園更重視學生的製作訓練,以各種活動來展現專業,學生發揮的表現甚至比職場的專業人員更為傑出。賴教授於十幾年學生活動的參與、觀察及思考中,了解老師的專業和學生們要的專業取向不同,更掌握到學生的興趣與脈動,因此逆轉了學校經營方向與特色。賴教授驕傲的是幫學生找到出路,發揮他們的興趣,並詮釋出不一樣的世新。

「以正合,以奇勝」堅持理念有所為

賴教授於教務長任內,世新大學的招生率為94%,到任校長期間招生率高達97%,少子化的問題讓賴教授看到經營的危機,因而首開到大陸招生之先河,和大陸高校簽了80幾所姐妹校,其中包含多所大陸頂尖的985高校,目前每年共計有1,000多位大陸學生來台就學。根基於共同中華文化的起源,大陸學生學習與適應快速,他們熱衷於追求學問,臺灣學生則喜歡創作與實務。

延攬大陸優秀高校學生,除了吸收資質好的學生來相互交流,邊際效益反應在傳播媒體的宣傳效果上,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來台,常被國內媒體列為陸生採訪的主要標的,這些學生在談吐內容與氣度上的不凡,締造與烘托出世新教學與培育學生的卓越與新風貌。

賴教授秉承創辦人成舍我先生之傳統理念,在世新大學繼續營造多元、自由、容納百川學院之氛圍,讓老師們在外可以展現自我風格及影響力,如社會發展研究所時常為弱勢團體發聲,躍升媒體版面可同時帶來傳播效益;教學時任用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專業老師,如報章媒體界的大咖王健壯等。

世新大學活用結合理論與實務,揉合多元面向以充分發揮。如同《孫子兵法》中提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兩軍交戰,要以奇兵來取勝,賴教授營造不一樣的策略與氛圍,即如社會發展研究所在社會中小兵立大功、讓師生共同打造非凡的學生活動。憑藉著世新特色向教育部爭取經費,運用不一樣的指標培養學生的專長與效能,賴教授創造不一樣的格局與成功指標。

賴教授於校長任內常為學術界與教育界發出不平之鳴,今年年初即以私校理事長身分爭取私校年金法案通過三讀,他笑說「命只有一條,要拼來拼」,實然為知識份子的氣度與風骨驅使他為真理發言。

進一步了解,他會如此敢言,實為陳履安於國科會任內的主任秘書楊光華先生之感召。楊先生因病退休,賴教授有一次拜訪他,楊主秘無限感慨地說出:如果可以重來,他會不畏懼地做該做的事。「人老後悔」讓他感觸很深,也讓他體悟,人在特定的職位,該做的事和該說的話必需好好把握;當下不說,一離開位置,再怎麼大聲,沒有人會留意傾聽,賴教授如此分享。

「創新求勝」在哲學思考的淬煉

懷抱獨到之見解與遠略,賴教授不僅於卓越計畫中展現世新特色、培養學生的品格及專長,更透過為高教發聲、改變不合理的體制貢獻己身心力,如私校年金法案,即讓64,000名私校教職員受惠。率先開展大陸招生,使得教育機構有新的方向及道路可走。

他語重心長的表示,由於體制內限制太多,而新生的報到率受出生率影響甚鉅,預計於民國105年會減少5萬名學生,到117年甚至減少16萬學生,目前當局並無具體可行的方案,預測學校招生將會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未來亦會面臨到學校經營困難之殘酷事實。

目前的臺灣教育體制有各種因素限制,如學雜費與校長任制等辦學方式皆面臨制度及現實相互拉扯,如此侷限,難以辦出像美國的好學校,遑論學術躍升、國際化各方面的成就,更是望塵莫及,臺灣過度保護自己,胸襟、氣脈與視野都有待加強。

當一所大學的校長面臨許多壓力,常要出奇制勝構思、創造計畫,前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教授當年找賴教授擔任教務長,便是看重他如諸葛亮般深思謀略;當時賴教授所規劃的計畫,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學校的施政主軸。

這樣的機會歷練,讓賴教授衍然變成決策規劃大師。他自信能在觀察一個單位後,協助擬定中長期的發展計畫。也因為他的卓越經歷,他目前正在協助工業局推動智慧校園計劃,這是一個以智慧學習、智慧社群、智慧行政、智慧保健、智慧管理、智慧綠能為核心的創新整合服務,希冀促成全台一萬間學校進行校園智慧化,推動產業合作打造國際智慧校園品牌。

智慧校園是新興的市場,未來的成果會推行到國外,開始重視教育的越南,現在就對這個計劃有著高度的興趣。從iPAD、電子書、校園翻轉教室的運用,皆可在台北市、新北市與高雄市等示範學校看到成效。

現代圖書館要能夠支援雲端化和數位化等新的學習方向,而學生上課時採用行動載具,即需有電子書與影音資源來呼應上課素材,圖書館專業人員不可小覷這些數位趨勢之發展。

賴教授的規劃能力,源於資訊蒐及及抽象思考的整合。藉由廣泛蒐集資訊,及一批有共同理想的工作者來共同激盪、規劃,再從整體資訊中找尋uniqueness,將大家資料整合、抽象化,用簡短扼要的概念表現uniqueness!整個過程就像「創新求勝」一書中,日本幾家知名產業開發創新產品,發揮默會知識的展現。

由哲學思考淬鍊出來的文字,使賴教授常為卓越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操刀手。轉換到高等教育管理的機緣,使他將多年培養之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從哲學沉思到默會知識,諸多內化的歷程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圖書館的危機與期許

話語落在圖書館界面臨學校經費萎縮的同時,賴教授提到圖書館員的任用會因此受到影響。圖書館學門長久以來缺乏主導性,在學理上或應用上多為跟隨者,常在趨勢中追求新科技,卻忽略了資訊科技有所謂「雙面刃」!一方面帶來新的氣象,一方面也在解構我們。

圖書館為實體機構,在面臨數位化的強大趨勢,圖書館會逐漸演變成沒有實體的機構,進而影響其於教育學習脈絡中相對應的位置。現在大部分資訊資源投入雲端,圖書館少有經營策略從Content思考,未來會因為沒有中心思想和具體作為而被忽視及取代。圖書館服務需更深入需求鏈中,並思考老師與學生的需要與趨勢,同時更要結合社會的脈動,積極成為教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綜而觀之,大學圖書館從業人員應了解整個社會的脈動,探究老師於教學與研究的困難,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與師生合作,共同產生新的價值,同時亦要了解政府資訊策略和產業規劃,不致被其他新興的專業或族群取而代之。

專業化不足一直是圖書館系所教育的重要課題,圖書館學教育若缺乏專業知識及核心知能,要於content上提供服務即缺乏競爭力,館員若缺乏專業能力,即無法挑選適合的素材供老師教學使用。

賴教授當圖書館館長階段,曾定期在明目書社選書,因而認識一批學術同好,也才了解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背景的人在選書時,除了參考奠基的人物外,還有各種判斷好書的選擇依據;若館員無法得知這些知識和學科權威關係,很難做到適切的專業性服務。專業度不高的服務,即可能使館員淪為clerk。

臺灣的圖書館員教育一向偏趨內斂,沒有主動結合社會資源,事實上,圖書館員能夠透過許多事物突顯其社會價值,更可變成改變社會的力量,例如可汗學院的概念即透過集合眾人力量而有所作為。

賴教授舉例他成為漂書協會理事長,就是集結這些年認識的人脈,如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交通部部長葉匡時等,都有共同推動閱讀的熱情,更結合社會資源加入漂書活動。社會活動要有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實踐理想,成功與否已是其次。圖書館員應是社會服務的一員,為堅持對大家有益的理念,需更積極站出來從事公益活動。

此外,漂書概念有其理想及意義,所有等待的地方都可以閱讀,任何休息的地方都可以設立漂書點,讓書去漂流而不是滑手機。不僅可將圖書館的好書再生利用,館員亦可號召學生、老師及讀者共同響應,將不再使用的書籍捐出來成為漂書。

賴教授最後補充說,圖書館員除服務讀者,也要藉此充實自己的能力,更何況閱讀原本就是館員在推行的活動。館員可以當校長,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回首自己過去被時間追著跑,行色匆匆;如今,一年的歇息剛剛開展,此刻空閒得以與時間面對面,賴教授覺得自我的價值感與掌握感再度重現,想利用這段時間重新檢視過去所學,創造更傑出之成就,亦可以打太極、念書,琢磨更幸福的生活。

過往理解的賴教授如俠客般不受拘束,這段訪問窺見賴教授於校長生涯的哲學思辨,不僅是一位具智慧、擅思考的學者,肩負社會國家理想與抱負,更看到知識分子的擔當,有為者亦若是。

(本文依據賴鼎銘教授實際訪談,林孟玲、李宜儒整理撰稿,賴鼎銘教授審稿)

 

參考資料

1.       拔尖小龍計畫,世新大學網站http://spirit.shu.edu.tw/plans01.php?sn=30檢索日期2014/09/04。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