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站] 秀才不出門,能知台灣事-數位典藏看台灣

2009台北客家義民祭完美閉幕,今年一樣是吸引了許多的人來共襄盛舉,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廣客家文化,不禁讓人對客家文化更有興趣。內灣老街、北埔柿餅、新埔的擂茶以及200多年的義民廟,這些耳熟能詳的事物其實都與客家文化有很深的關係,要了解客家文化,就從認識新竹開始吧。


芎林三家竹塹社印章
圖片來源: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原住民文化與族群關係

1661年鄭成功入台後令部屬屯墾,主要屯田蓬山、後壠地區,勢力廣及竹塹。隸屬天興縣,並置通事管理竹塹番社。鄭成功的開墾也代表新竹大規模的開發起點。

回顧新竹的發展史,從1661年鄭成功入台開始大屯墾開始,至今已超過300年的歷史,而其中客家族群更早在1725年,就由徐立鵬率領族人在進入新竹、竹北、香山、新豐等地墾殖形成聚落。



新竹不但是開拓台灣的重要據點,在軍事上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乙未戰爭中,新竹成為抵抗日軍接收北台灣的重要據點。

大家還記得去年上映的電影「1895乙末」嗎?劇中講述的就是新竹、苗栗一代的抗日史,也就是最慘烈的八卦山之役。由溫昇豪扮演的主角吳湯興就是在此役陣亡。

透過數位典藏找到可以找到許多當時社會景的文獻資料


葉雲燭*日治時期日軍<新竹州決戰吏道訓>
圖片來源: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民間歷史文物

也因為新竹的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不管是明鄭、清廷以及日本,在新竹都有相當程度的開發,從史料來看可以發現,不只是軍事建設,民生、教育、政治等與民生活相關的建設也不在少數。


公學校用國語書キ方手本
圖片來源: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民間歷史文物

日據時期台灣反日的運動相當激烈,日本除了以武力鎮壓外,也設法借由教育達成其同化、改造台灣居民的目標。當時的總督府對授課內容進行大改造,除了要求教授國(日)與課程外,更出版了以日本為本位的「台灣教科用書-漢文讀本」,企圖斷絕台人繼續接觸漢文化的機會。

日治時期的漢文教育,因為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存在,其實是另一場無形的戰爭。


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數位典藏「新竹州時報」

新竹州時報是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新竹州政府所發行的一份刊物,昭和十二年發行,屬於月刊性質,其中刊載內容大部分係為了配合戰爭期間所宣揚之政策,如:皇民化政策,另外也涵蓋了產業、文化及藝文等內容,為我們提供了當時新竹州的社會發展狀況的寶貴紀錄。這份刊物隨著戰爭的結束也告停刊。


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數位典藏「新竹州時報」

《臺灣省新竹縣志》是新竹縣第一本縣志書。民國41年10月2日文獻委員會成立,敦聘地方耆宿黃旺成先生為主任委員,主持編纂事宜,至民國46年5月31日完成,原經內政部指示於民國47年2月1日令准印行,後因經費缺乏,直至民國65年終編列經費付印完成。本志書記述年代自清康熙30年(1691)迄民國40年,經260年。內容包含十一志、卷首、卷尾,共兩百六十萬餘字。

由於影像數位化技術成熟,史料書籍文獻的數位典藏,成為許多典藏單位製作複本的主要方法,許多資料都來自民間捐贈,除了書籍資料外也有不少器具文物的照片都可以在線上觀看,直接提供了一般民眾尋幽訪古的新途徑。

許多人都會趁著周休假期到各地觀光旅遊,如果只是走馬看花也未免太可惜了,趕快透過的方便的數位資源,增加對這片土地的認識吧。

備註

葉雲燭是豐鄉村的地方耆老,他研究日據時代從竹州時期到今的客家文物、文獻,聲名遠播,甚至日本的研究人員都慕名而來向葉雲燭請益。

參考資料

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
維基百科
客家論壇網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