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台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協會•詹珺淳】
如何擴大與延伸圖書館的新服務,來連結圖書館與讀者的密切關係?面對讀者未來的新需求,圖書館員要如何重新發展新職能?透過從第一線館員到管理者的決策與成功案例,讓您了解在未來2016年圖書館新的面向與可能。
把圖書館帶到讀者身邊
近年來,因網際網路的普及,讀者越來越少走進圖書館,對民眾而言,圖書館存在的價值似乎越來越低,開始讓許多館員們思考,圖書館以及館員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如何將讀者帶進圖書館?如何建立圖書館與讀者的連結與信任?成為各圖書館的重要課題,然而在台灣有許多圖書館的館員們不怕找自己麻煩,用他們的力量碰觸所有的讀者。
最近快接近聖誕節,如果是你會如何在小學推廣閱讀活動呢?臺北市景興國小圖書館劉浚霖幹事想到,聖誕節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分享,但同學並不喜歡寫讀書心得,但如果將活動卡片製作成正反兩面,讓兩個小朋友彼此分享一本好書寫在同一張活動卡片上,只要簡單寫下對這本書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甚麼,一次抽獎兩人得獎,在去年聖誕節,這個活動吸引了非常多學生參加。
劉浚霖幹事堅信:「沒有到圖書館的孩子們,並不是對閱讀沒有興趣,而是還沒激發他對閱讀的渴望。」雖然圖書館離學生的教室很遙遠,雖然學生一天只有34分鐘可以到圖書館借書,但劉浚霖主動出擊結合志工的力量,並搭著社會時事、學校活動或者是節慶舉辦活動,帶領同學們就像是尋寶一樣,尋找圖書館的寶藏,成功吸引同學使用圖書館。
擴大圖書館服務,除了延長開放時間還能怎麼做?
安定區圖書館地處於臺南市偏鄉的地區,隔代教養型態及老年人口居多,圖書館的偏僻位置,讓婦女們在夜晚時出入圖書館擔心不安全,加上南科的建立,有很多新移民的進入,王純美館員表示,如何照顧舊區民,如何服務新移民是一個服務考量的重點,在這樣的思維,種下超商取還書的契機。
103年2月,安定圖書館與7-11合作,設置還書箱,103年11月與全家異業結盟,加入超商取還書服務,104年8月將服務擴展至12家超商,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網,可以隨時隨地預約借書,在住家附近超商就可拿到書,讀者將圖書館搬到自己身邊,借還書不再受到圖書館開館時間限制,24小時內就可拿到書,服務不需任何費用,手續非常簡便。依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與態度,王純美說:「圖書借閱成長率高達5%,比同期成長很多,雖非必然,但超商取還書功不可沒。」成功連結圖書館與讀者間的關聯,如此傑出的成績,更在今(2015)年度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中,一口氣贏得了年度館、特色館與績優館等的肯定。
結合母機構的需求 成功帶動群聚效應
數位化的趨勢,因為電子資料的使用非常方便,研究人員漸漸減少了到圖書館的機會,這讓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梁君卿主任有了危機感,除了一般提供研究資源外,應該將服務轉型,開始注意醫學院長官的演講,他們的是需求是甚麼?他們的期待是什麼?於是有Research Portal平台建置的計畫,這是為了讓醫學院教授老師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即時呈現,建置期間學科館員們使出全力向院內教授解釋及協助建置資料,臺大醫圖黃雅玲與李欣怡學科館員表示,一開始從傳統思維Email給老師,到後來學科館員們走出圖書館,親赴教師研究室、會議室、研究室腦波室、神經檢查室幫研究人員建置,不僅成功幫研究人員建置平台,不僅提升圖書館的形象,更藉由這樣的橋樑,讓研究人員更加了解臺大醫圖學科館員的角色。
從2013年10月至今,醫學校區已有790多位研究者完成建置,平台上已收錄有超過20,000筆的著作、7,000筆的研究計畫。臺大醫學院不僅為全球第5例,更是臺灣首例成功導入ORCID的大學機構,同時在今(2015)年度,也將Research Portal擴展到臺灣大學各個科系。
成功建立社群的背後需管理者的支持
R. David Lankes說:『Bad Libraries Build Collections. Good Libraries Build Service. Great Libraries Build Communities.』以上三個例子都可顯示出圖書館成功與讀者或者研究人員重新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社群,更呈現出圖書館的專業與價值,但在館員付出的同時,背後的長官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臺北市景興國小教務處主任因贊同劉浚霖的創意,劉幹事才能努力去想活動;臺南安定區圖書館則是有區長的支持,他告訴王純美:「如果你有想做的,你就盡力去做,不要太離譜區長都支持你。」而臺大醫圖則是有校長的支持與背書,以及梁君卿主任於各個會議去報告,學科館員們才能義無反顧去推行。
有了第一線館員的熱情與付出,若再加上管理者對於未來趨勢的掌握以及了解各圖書館間的政策與發展,相信能讓圖書館更上一層樓。
圖書館服務應回歸到專業服務核心
近兩三年來,許多圖書館因讀者越來越少走進圖書館,館方開始改造圖書館空間來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淡江大學黃鴻珠老師及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都提出疑惑,黃老師擔憂的說:「自從誠品要引進圖書館之後,好像所有圖書館都像誠品看齊,空間改造非常好,學術界圖書館的氣質跟風格在哪裡?」她記得曾經去參觀巴黎龐畢度公共圖書館,圖書館的空間非常陽春簡樸,但全館座無虛席,地上還有人坐,門口還有排很多人等待要進館,這樣的圖書館在台灣觀點來看是非常沒有賣點的,那才是她心目中追求的圖書館,空間不一定要豪華或是舒服的沙發。
而曾淑賢館長表示,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圖書館的專業服務核心服務,圖書館做到了沒有,為什麼民眾不再需要我們?
翻轉館藏 培養各種能力
國家圖書館向來為圖書館界的龍頭,兼負典藏國家文獻、輔導全國圖書館事業之責,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在經費有限下,可以買的書大部份都是民眾喜歡看的書,以小說居多,曾淑賢館長表示,為了讓圖書館成為社會當中具有影響力,向教育部提了四年計畫,設置區域資源中心,為的就是要培養民眾的知識力、創造力、想像力甚至是競爭力,要從館藏上去作翻轉,特別邀請三十九位的不同領域的專家來選書,將能引導民眾閱讀各類學科之優質圖書,重新認識圖書館在社會之功能與價值。
此外,曾館長也分享,目前國家圖書館所推動的業務,「策劃文化展演」、「特藏文獻的鑑定、保存與修護」、「建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推動國際合作中文古籍數位化」、「建置古籍聯合目錄」、「國際中文書目及權威共享合作」、「建立數位中心及爭取數位授權」、「全球共享優質的華文數位資源」等計畫,都是在向全世界推廣臺灣國家圖書資訊事業,提升臺灣於國際間的能見度。
提升學術圖書館之聲望 成立聯合館藏
淡江大學黃鴻珠老師則特別針對學術圖書館的營運方向,引用各研究單位資料為未來指示了一盞明燈。學術圖書館近十數年來的最大變動在館藏的改變,數位資料的館藏比重從2000年的25%到2013年的98%,成長非常神速;而所謂的數位化資源也不再只是圖書館砸下大筆經費建置及購買的固定型態資源,還有很多存在部落格等非傳統的資料中。但這些資料目前都不是由圖書館處理,學術圖書館的資料供應鏈已經有了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下,圖書館要持續以大學的心臟做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時,黃老師建議較不常用的圖書可以參考公共圖書館的聯合典藏概念,更要注意現在已採購及建置的數位化資料的管理及投入的效果分析,甚至未來成立台灣的數位化圖書館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此外,網路上的免費資源都整理得很有系統,倒是研究數據、數位教材這一塊是非常好的資源,是未來可以再努力的方向。
除了館藏的方向之外,黃老師更指出了圖書館在未來大學聲望的調查中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定位。現在的圖書館可以掌握學術研究出版的引用狀況,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的學術聲望,但圖書館如何再加強把現今關係並不密切的研究前後數據資料收集處理並加以應用,對於大學學術聲望的提升上是會有一定影響的。所以學術圖書館未來對於所謂的學術性資源勢必要有一番新的定義,因為學術資源的各種嶄新類型,圖書館員勢必也必須發展新的職能來面對新的工作項目,並以合作與協同作業做為圖書館營運的重點,在大學聲望的提升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並能夠充分發揮影響力。
公共圖書館的募款
在台灣要募款蓋廟宇,不驚奇,但募款蓋圖書館倒是非常特別,高雄市立圖書館,更奪下「二○一五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的最佳人氣獎,將高雄從文化沙漠變成閱讀綠洲,其幕後重要推手即是前館長、現任臺中市文化局施純福副局長,他也依自身的經驗分享未來公共圖書館募款可以的實行方式與方向。
扮演超級業務員的施純福,以『臺灣孩子的閱讀希望』為概念進行募款,走遍高雄各企業、扶輪社及基金會等,館藏的部分,成立募書的專門網站「募新書百萬.傳愛智代代」,共募集了館內80萬冊的新書,新總館的館藏除了為捐款者於書本上冠名留念,還設計了捐款感恩樹,捐款百萬者於樹葉上留名,捐款千萬者則在樹幹上留名。在臺灣傳統的觀念裡,都會將錢留後代,施純福副局長說,這是難題也是一個機會,但我們只要努力就會有機會,最後成功募集超過5億的經費,很多人都很疑惑怎麼可能募集到這麼多經費,他用一句話來回應也勉勵所有圖書館員,即使斧頭細小,只要盡力多砍,終能砍倒最堅硬的橡木。
2015年2月起,台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開始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合辦專屬圖資人的Library Watch Commons,目前已舉辦10場,約有500人次參與,每月一聚,邀請學術界及實務領域的學者專家,進行多面向主題的分享與創新的思考,我們相信圖書館能夠有不同的面相與可能。12月18日當天也徵求各圖書館參與2015年活動成果的海報展,當天共有十件作品參展,最後由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的「發現BOOK能」與臺南市安定區圖書館「夜宿圖書館」拿下最佳人氣獎。
張貼留言